高雄這幾年真是變了~
變得文藝許多、年輕不少,
我們的"阿菊仔"功不可歿!
今天的高雄拜颱風所賜,天涼氣爽的,不出門走走太可惜了!
七賢路走到底,就在高雄港區內,有個"香蕉碼頭"banana pier,
以前這裡可是高雄外銷香蕉至日本的集散地喔!
顧名思義的,
除了屋頂,連天橋都是香蕉黃,
樓上還可有觀景餐廳,
一面用餐一面欣賞高雄港港口的美景.
一樓的香蕉故事館更是讓我對香蕉"另眼相看",
對香蕉有很詳細的解說.
香蕉又稱為"金蕉",
五零年代香蕉是台灣外匯的主要來源,
尤以外銷日本最為廣受歡迎,
為台灣賺取了大量的黃金與繁榮,稱它為金蕉實在太貼切啦!
當時五、六十年代台灣從南到北掀起了一股香蕉熱,
只要家裡有一丁點地,
哪怕是前庭、後院、廚房邊......
絲毫不放過!
全闢為香蕉園,改種香蕉就對了!
全台種植香蕉面積達八~萬~公~頃,
怎麼我阿公就沒搭上這股香蕉熱咧~
也就是說誰家香蕉種的多,誰就是"好野人"
割一串香蕉,可以賣到一、兩百塊左右,
當時的物價,男人到茶室喝杯茶、摸摸小姐,
也不過花個五塊錢,
也就是說一串蕉可以讓你倒茶室喝個夠,摸個爽~
所以是誰說到人家家裡做客不能帶一串蕉的!
歷史記載六株香蕉等於一套英國進口西裝ㄝ,
香蕉萬歲~
而且那些酒家、茶室的媽媽桑們,
只要一見到全身沾滿香蕉汁液的蕉農,
無不奉為上賓,一擁而上,VIPㄝ~
而全身穿戴整齊,乾乾淨淨,一點香蕉味都沒有的,
只好坐冷板凳喽~
在當時台灣人大便後都還用竹片擦屁股時,
蕉農就用紙箱包裝香蕉外銷日本了。
只是五十八年以後,
日本商人在菲律賓及南美洲開發蕉園成功,
導致台灣的香蕉滯銷、沒落了(這些見異思遷的傢伙~)
歷史是殘酷的,
但這就是事實啊!
不過去過那麼多國家,台灣的水果是~最讚的~
日本~差得遠了!
看完了香蕉,
我們又去逛了駁二藝術特區,
駁二是指第二號接駁碼頭,位於高雄港區內,建於民國62年,
斑駁的外牆可以看得出它荒廢一段時日了,
原本為一般的港區、台糖倉庫,
民國89年為了尋找國慶煙火施放場地,
而發現了這個獨特與近海的開放空間。
在熱心的藝術家以及文化工作者的推動下,
這裡成為了高雄的文化藝術培育之地。
目前由文化局經營,許多的藝文活動都在此展覽喔!
一眼就瞧見了這道醒目的大紅門,
妹妹站在這底下,倒成了"閃",
姊姊~更閃!
妹妹說,我跟把拔可以分別扛她和姊姊,就變成了"開"
看來,妹妹的中文程度有進步喔!
只不過,媽媽沒這個體力啦!
身為高雄人,
應該來"共襄盛舉"一番。
我們在倉庫裡參觀了兩個展覽,
一個是台灣現代攝影大師張照堂的作品,
妹妹看了這頗有年代的相片,
歪著頭問我:媽媽,那個人為什麼翻白眼啊?
一旁的志工姊姊聽到了就很熱心的過來解說,
:【你看到的那雙腳其實是作者的腳,他是用躺著的角度,來拍他所見、、、、】
妹妹聽了馬上說,【喔!我懂了,因為他腳很臭,那個人都要被薰暈了,所以才、、、、】
那位志工詫異的眼神,逼得我不得不默默的往出口靠近,
也顧不得姐妹倆在後頭呼喚了~
第二個參觀的是波隆納國際插畫精選展,
這個孩子們就有興趣多了,
有幾個作品,
讓我佇立觀賞許久
這個鉛筆畫出來的1928高雄港都,超屌~
我個人則是偏愛這種風格
外頭的腳踏車道兩旁,有著一群亮眼的公仔彩繪著這城市,
各個都很有特色喔~
蜜桃嬸,笑開了她!
相較之下,這位大嬸嚴肅多了~
這位則多了一份憨厚的感覺,
而她,想必是秦祥林跟林鳳嬌的粉絲吧~
還有勞工代表~
六塊肌和小藍褲,好害羞喔~
這位猛男就顯得"粉味"重了一點,
這個露乳溝村婦很辣喔!
背後才精采呢~
偷摸一把~hehehe
這些高雄新移民是不是很可愛啊~
留言列表